《台大救生班42期—D4 接近法與防衛躲避法》

先來講講人腦的系統一與系統二。

當人的心智決定做出行為前,會先經過系統一與系統二的處理


系統一:非常快,不費力,不受自主控制。

系統二:動用注意力,費力的心智活動,包括複雜的計算。代理人、選擇和專注力的主觀經驗有關。 

他們會來回溝通很多次,最後由系統二下判斷,做出最終的行為。


系統一通常處理較直覺的反應,或是簡單的事情。像是你看到😡,會很直覺的知道這是一張憤怒的表情。你邊開車邊跟別人聊天,開車時可以分神,因為開車對你來說是直覺又簡單的事情;系統二則是需要花大量的專注力,處理複雜的事情,因此相當費力,就像我問你:17 * 28 =?你可能需要花一些精力去計算。同時系統二很懶惰,如果受系統一的錯覺干擾,就會有誤判與偏見等行為。


今天練完,腦子的系統二直接停止運作。

下公車「謝謝教練」again。


因為懶惰的系統二,完全不想再多花精力,系統一就很直覺地認為,在「謝謝」後面要接「教練」


授課內容:

1. 接近法

  • 背面接近
  • 正面潛水背面接近
  • 正面接近
  • 正面潛水接近

操作的步驟很繁瑣,真的需要花很多腦力去記,而且又是一上完課,陸操後直接接水操,水操沒有池底,只能拼命踩水。

演練時,每次教練喊:「溺者呼救,救者出發」

我就會「唰」腦子一片空白

在路上站好好的時候,都已經背不起來了,更何況現在是載浮載沉...

舉例,正面潛水接近:

鐮刀式入水 -> 緊急停游 -> 抓膝轉身 -> 浮升 -> 托顎頂背

在踩水踩不起來,一直滅頂的情況下,到底要怎麼做好這一連串的動作。

如果我是救者,真的是要抱著吃水的決心,把溺者頂上水面,畢竟踩水都踩不好,還要救人、托顎頂背、踢蛙腳,防止溺者跟自己沉下去⋯

2. 防衛躲避法

  • 逆退
  • 單足壓離
  • 單手推離
  • 潛避

躲避比較直觀,不用背太多東西,但一樣要一直游來游去,接近溺者、遠離溺者...


整趟練完一路練到快九點,還要吃晚餐

累到下課以後直接忘記菜單,反正大概就是:

截側蛙仰各 50 * 2 循環,緩游 100 m 之類的,共 500 m


游餐的時候

一直被教練盯:蛙腿要夾、自由腿要用大腿、側泳前手要抱水

我都知道但都做不到🥲

搖櫓手的手掌好痠⋯

日子過太苦⋯才第四天,就已經在倒數惹


今天結束後退訓的人好多,可想而知有多硬🥲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紅石抱石技巧 V3 - V4 訓練班 - 整體上課心得

《涅瓦大學的學習秘訣—李佳達》只看了一篇文就成長了

《把時間買回來》